竹笋,别名笋或闽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共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 热量(大卡)19
- 蛋白质(克)2.6
- 脂肪(克)0.2
- 碳水化合物(克)3.6
- 膳食纤维(克)1.8
- 维生素B1(毫克)0.08
- 维生素B2(毫克)0.08
- 烟酸(毫克)0.6
- 维生素C(毫克)5
- 维生素E(毫克)0.05
- 钙(毫克)9
- 磷(毫克)64
- 钾(毫克)389
- 钠(毫克)0.4
- 镁(毫克)1
- 铁(毫克)0.5
- 锌(毫克)0.33
- 硒(微克)0.04
- 铜(毫克)0.09
- 锰(毫克)1.14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尤其是江浙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
1.开胃健脾
竹笋独有的清香,具有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痞纳呆之病症。
2.宽胸利膈、通肠排便
竹笋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纤维可以增加肠道水分的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减少粪便粘度,使粪便变软利排出,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3.降“三高”
竹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对消化道癌肿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增强机体免疫力
竹笋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
1.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
2.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
3.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四要手感饱满,肉色洁白如玉。
不宜去壳保存,避免风吹日晒,以防肉质变硬,失去清香的风味。其他存储方法:
1.将买多的鲜笋去皮切成段(每段为一次食用量),放入开水煮熟,然后放凉分开放入保鲜袋里冷藏,随吃随取。
2.买回竹笋后在切面上先涂抹一些盐,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可以保存更久一些。
竹笋适用于炒、烧、拌、炝,也可做配料或馅。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食用前应先用开水焯过,以去除笋中的草酸。
靠近笋尖部的地方宜顺切,下部宜横切,这样烹制时不但易熟烂,而且更易入味。
竹笋+糖浆:一起吃会引起中毒 竹笋+羊肝:一起吃会引起中毒 竹笋+羊肉:一起吃会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浆水治疗竹笋+红糖:形成赖氨酸糖基,对人体不利 竹笋+猪小排:影响钙的吸收
竹笋+鲍鱼:营养全面,易于吸收竹笋+木耳:清热泻火
竹笋炒肉
竹笋炒肉

1.准备好竹笋和红辣椒

2.将辣椒和笋洗净切丝备用

3.将瘦肉洗净切丝,加入适量的料酒、生抽和红薯淀粉拌匀备用!

4.将锅洗净烧热,倒入足量的油,立刻将红辣椒倒入油中,翻炒。

5.待油温烧热后,将拌好的瘦肉丝倒入锅中,大火爆炒,待肉转色后即刻装出待用

6.炒肉多余的油留锅中,适当再加些油,将笋丝倒入锅中大火爆炒

7.将之前炒好的肉丝倒入锅中翻炒

8.加入适量的盐和15ml左右的水,翻炒均匀,水分收干即可。

9.装盘

10.再来一张细节图,是不是很诱人?